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有毫针刺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温针灸法、刺络拔罐法等。
1. 毫针刺法:根据面瘫的不同阶段和病情,选取面部及肢体相关穴位,如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等。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初期手法宜轻,后期可适当加强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2. 电针法:在毫针刺法基础上,将电极连接在针柄上,通以适量电流。可选择疏密波、断续波等不同波形,调节电流强度,以增强针刺的刺激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面瘫恢复。
3. 穴位注射法:选用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物,注射于面部穴位,如牵正、迎香等。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持续刺激和药理作用,起到营养神经、改善局部代谢的效果,辅助面瘫康复。
4. 温针灸法:在针刺穴位得气后,将艾绒搓于针柄上点燃,使温热感通过针体传入穴位深部。借助温热之力,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尤其适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
5. 刺络拔罐法:在面部特定穴位,如太阳穴、颧髎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以吸出少量瘀血。可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的作用,促进面瘫恢复。
面瘫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吹风受寒,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定期复诊,以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