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偏低会引发免疫力下降、水肿、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器官功能受损等危害。
1. 免疫力下降: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免疫细胞和抗体的重要物质,蛋白质偏低时,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抗体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减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且患病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
2. 水肿:血浆中的蛋白质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分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蛋白质偏低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会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常见于下肢、眼睑等部位。
3. 贫血:蛋白质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蛋白质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导致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
4. 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蛋白质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偏低会影响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导致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达标、智力发育受影响等。
5. 器官功能受损:长期蛋白质偏低会对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心脏可能因蛋白质缺乏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会下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若因疾病等原因导致蛋白质偏低,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和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