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粘膜损伤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黑便、呕血等。
1. 腹痛:胃肠粘膜损伤后,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位置多在中上腹,部分人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如空腹时疼痛或进食后疼痛。
2. 消化不良:胃肠粘膜受损影响正常消化功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导致腹胀、食欲不振、早饱等症状,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胃部胀满。
3. 恶心呕吐:胃肠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频繁呕吐会影响营养摄入和身体水电解质平衡。
4. 黑便:当胃肠粘膜损伤导致少量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与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使大便颜色变黑,质地可能变稀。
5. 呕血:若胃肠粘膜损伤严重,导致较大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会经口腔呕出。呕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常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若确诊胃肠粘膜损伤,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