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通常简称为溃结,是指发生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不具有特异性。这种病多见于青春期和学龄前儿童,小儿发病率比较低,临床表现多样,严重程度不一,缓解与发作可交替发生,有些患者只有结肠症状,有些患者伴有全身症状。那么,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介绍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

1.自身免疫原因。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患者常常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桥本病等,这些疾病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其它类型的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所以认为该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感染原因。不少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因此认为该病与感染因素有关,但是感染因素通常只是诱因,不是根本原因。
3.过敏原因。有些食物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当改变饮食后,患者的饮食可得到缓解。因此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时一定要多注意饮食,留意可能的诱因,平时注意远离。
4.遗传原因。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数据显示,患者家族中存在15%~30%发病者。 这个比例是很高的,如果有家族史,更要提高警惕。
上文介绍了与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有关的几种因素。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不少患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这种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注意与其它疾病鉴别,可使用磺胺类、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