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髋部、椎体、腕部、肩部、肋骨等部位的骨折。
1. 髋部:髋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多发生于股骨近端。髋部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常导致患者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椎体:椎体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多因轻微外力如咳嗽、弯腰等诱发。患者常出现腰背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畸形,影响身体平衡和心肺功能。
3. 腕部:腕部骨折多发生在桡骨远端。跌倒时用手撑地是常见诱因,骨折后腕关节会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和活动障碍,影响手部正常功能。
4. 肩部:肩部骨折相对少见,多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若治疗不当可能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5. 肋骨:肋骨骨折可因轻微的胸部撞击或咳嗽等引起。患者会感到胸部疼痛,尤其是在呼吸、咳嗽时疼痛加剧,影响呼吸功能,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适度进行运动,增强骨骼强度。同时,要尽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发现骨质疏松,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定期复查,以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