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检查方法有骨密度测定、X线检查、定量CT、实验室检查、骨活检等。
1.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特定部位骨骼的骨密度,如腰椎、髋部等,能准确反映骨量丢失情况,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2. X线检查:可观察骨骼形态、结构,能发现椎体压缩变形、骨皮质变薄等表现,但对早期骨质疏松诊断敏感性低,一般用于初步筛查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 定量CT:能更准确测量骨密度,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复杂部位的骨密度测量。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等相关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骨代谢状态,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5. 骨活检:属于有创检查,通过获取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直接观察骨的微观结构,对明确骨质疏松病因有重要意义,但因是有创操作,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骨质疏松症检查方法多样,具体选择需结合实际情况。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多晒太阳等。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