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结核的确诊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
1.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局部症状包括疼痛,多为轻微钝痛,劳累、咳嗽、打喷嚏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脊柱畸形,后期可出现后凸畸形;还可能有脊柱活动受限,姿势异常,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 影像学检查:X线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等早期表现;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程度以及椎弓根等附件的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强,能早期发现椎体骨髓炎、椎间隙及周围软组织脓肿,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部分患者呈阳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还可检测结核杆菌核酸,提高诊断准确性。
4. 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若发现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及结核杆菌,是确诊脊柱骨结核的金标准。
确诊脊柱骨结核后,患者需多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营养以增强抵抗力。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