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影像表现包括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椎体变形、骨皮质变薄、假骨折线等。
1. 骨密度减低:在影像学检查中,骨密度减低是骨质疏松较为直观的表现。通过X线、CT等手段,可发现骨骼整体的密度相较于正常情况明显降低,骨组织的量减少,骨骼在影像上呈现出相对较淡的影像,提示骨量丢失。
2. 骨小梁稀疏:正常骨小梁呈现细密的网状结构。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间隙增宽,网状结构变得稀疏。在X线片或CT图像上,能清晰看到原本紧密的骨小梁变得稀疏,严重时甚至呈丝瓜瓤样改变。
3. 椎体变形:椎体是骨质疏松容易累及的部位。由于椎体骨量减少,抗压能力下降,在受到一定压力时,椎体易发生变形,常见的为楔形变形或双凹形变形。在侧位X线片或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可清晰观察到椎体形态的改变。
4. 骨皮质变薄:骨皮质是骨骼外层的致密组织。骨质疏松时,骨皮质的厚度逐渐变薄。通过影像学测量,可发现骨皮质的厚度小于正常范围,在X线和CT图像上表现为骨皮质的线条变细。
5. 假骨折线:这是骨质疏松相对少见的一种影像表现。在骨的应力集中部位,可出现透亮的假骨折线,通常双侧对称,边缘可稍致密。假骨折线的出现提示骨的微损伤积累,是骨质疏松病情进展的一种表现。
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磷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加日照时间,促进钙的吸收。定期体检,监测骨密度变化。若发现骨质疏松,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