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通常看白细胞、血小板、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指标。
1.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疗药物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白细胞减少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密切关注白细胞计数,必要时使用升白药物提升白细胞数量,以保障身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2. 血小板: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化疗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过低会增加出血风险,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内脏出血,所以要定期监测血小板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处理。
3. 肝肾功能:化疗药物大多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这一过程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等,能及时发现药物对肝脏和肾脏的不良影响,以便调整化疗方案或采取保肝护肾措施,避免肝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4.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或机体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在化疗过程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辅助判断化疗效果。若肿瘤标志物下降,可能提示化疗有效,肿瘤得到控制;若持续升高,则可能意味着化疗效果不佳或肿瘤进展。
化疗期间,要定期进行相关指标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和恢复能力,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