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可通过疼痛情况、肿胀程度、活动受限、压痛位置、皮肤变化等自测。
1. 疼痛情况:跟腱炎发作时,跟腱部位会出现疼痛,多为隐痛或酸痛,在运动开始阶段较为明显,随着活动进行可能有所缓解,但运动结束后疼痛又会加剧,尤其是在进行踮脚尖、跑步、跳跃等动作时,疼痛会更为突出。
2. 肿胀程度:跟腱炎会导致跟腱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肿胀。仔细观察跟腱部位,可发现相较于正常状态,该部位有明显的增粗、肿大现象,有时肿胀范围还会向周围扩散。
3.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跟腱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小。比如在尝试背伸、跖屈踝关节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无法像正常时那样灵活自如地活动。
4. 压痛位置:用手指轻轻按压跟腱部位,在跟腱附着点或跟腱体部会出现明显压痛感,压痛位置相对固定,这是炎症刺激跟腱组织导致的。
5. 皮肤变化:部分跟腱炎患者跟腱部位的皮肤会出现变化,如皮肤温度升高,可通过与对侧正常部位对比感知;有时还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现象,这是局部炎症反应的一种外在表现。
日常若怀疑有跟腱炎,应减少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若自测发现可能患有跟腱炎,务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用药,切不可自行盲目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