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疱疹性咽峡炎需与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等鉴别。
1. 手足口病:二者病原体有重叠,均由肠道病毒引起。但手足口病除口腔疱疹或溃疡外,手、足、臀部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变在口腔咽峡部,无手足等部位皮疹。
2. 口腔疱疹:多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内可见成簇小水疱,易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可累及口腔黏膜多个部位,不限于咽峡部,且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3.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可伴有脓性分泌物,咽痛明显,吞咽时加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常升高,而疱疹性咽峡炎以咽峡部疱疹为特征。
4.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5.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疱疹,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剧烈,可伴有发热、烦躁、拒食等症状,病程约1 - 2周。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怀疑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