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头置换方式有骨水泥型置换、生物型置换、陶瓷对陶瓷置换、金属对聚乙烯置换、双极股骨头置换等。
1. 骨水泥型置换:通过将骨水泥填充到股骨近端髓腔内,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骨水泥能快速固化,使假体即刻获得稳定的支撑,适合年龄较大、骨质较疏松的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但存在骨水泥相关并发症风险,如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
2. 生物型置换:依靠假体与骨组织之间的生物学固定,即假体表面特殊设计促使骨组织长入。无需骨水泥,对骨组织损伤相对小,更符合生理力学环境,适合年轻、骨质较好患者,长期稳定性较好,但假体初期稳定性稍差,需一定时间骨长入。
3. 陶瓷对陶瓷置换: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股骨头和髋臼内衬,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低摩擦系数,能减少磨损颗粒产生,降低假体松动风险,关节活动度好,使用寿命长,不过陶瓷材料脆性大,有潜在碎裂风险。
4. 金属对聚乙烯置换:金属股骨头与聚乙烯髋臼内衬配合,应用广泛。聚乙烯材料有较好的韧性和顺应性,能提供一定缓冲,但聚乙烯存在磨损问题,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磨损颗粒,引发骨溶解和假体松动。
5. 双极股骨头置换:由一个较小的股骨头和一个较大的外杯组成,外杯与髋臼之间有一定活动度。能减少髋臼磨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特定患者,如患有髋臼骨质增生等疾病患者,但长期效果可能不如其他一些置换方式。
股骨头置换术后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观察假体情况和恢复进度。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促进恢复。遵循医生康复指导,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以获得良好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