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等方法可帮助咳痰。
1. 深呼吸:先缓慢地用鼻子吸气,使腹部隆起,感觉气息充满整个腹部,然后屏气 1 - 2 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呼气时腹部收缩。重复此动作,可使肺部充分扩张,增加呼吸深度,为咳痰做好准备。
2. 有效咳嗽:在深呼吸后,屏气 3 - 5 秒,然后腹肌用力收缩,快速咳出痰液。咳嗽时身体可微微前倾,这样能借助腹肌力量,更有效地将痰液咳出。
3. 拍背:他人协助,手掌呈弓形,从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两侧肺部都要拍到,力度适中,频率约每分钟 60 - 80 次。拍背可使痰液松动,利于咳出。
4. 雾化吸入: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常用药物如氨溴索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借助重力作用促使痰液排出。如病变在肺部下叶,可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
日常要注意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于痰液稀释。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痰液分泌。若咳痰困难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