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损伤常用的药物有过氧化氢溶液、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肟胶囊、云南白药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使用这些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
1. 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消毒、防腐、清洁的作用,能有效清除外耳道内的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有助于预防感染进一步加重。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对其过敏者禁用。
2. 氧氟沙星滴耳液:属于抗生素类滴耳剂,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对外耳道损伤引发的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时应将患耳朝上,按照正确方法滴入药物,确保药物能充分作用于损伤部位。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止使用。
3. 头孢克肟胶囊:为口服抗生素,当外耳道损伤感染较为严重,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时,可通过口服此药进行全身性抗感染治疗。使用前需确认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4. 云南白药粉: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外耳道损伤有出血情况时,能帮助止血并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将适量药粉轻轻涂抹于损伤部位,孕妇忌用。
5.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皮肤与黏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愈合。将其适量涂抹于外耳道损伤处,可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对其过敏者禁用。
外耳道损伤用药期间,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逆行至中耳,加重病情。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