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充益生菌、脱敏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应对。
1. 调整饮食:过敏性胃肠炎与饮食过敏密切相关,调整饮食能直接减少过敏原摄入,缓解胃肠免疫反应。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如牛奶、海鲜等,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像米粥、面条等,减轻胃肠负担,利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过敏发作几率。
2. 药物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过敏性胃肠炎症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孟鲁司特钠颗粒,这些药物可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胃肠黏膜的炎症和水肿,缓解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3. 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对过敏性胃肠炎有积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免疫系统,补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布拉氏酵母菌散,可改善肠道微生态,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过敏症状。
4. 脱敏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病情反复的过敏性胃肠炎患者,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让身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降低过敏反应强度,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减少过敏性胃肠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5.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过敏性胃肠炎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肠道梗阻、肠穿孔等,手术治疗成为必要手段。手术可直接解除梗阻、修复穿孔部位,防止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和操作。
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过敏性胃肠炎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