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血肚子疼常见原因有肠道感染、痔疮、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
1. 肠道感染: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出现便血,同时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引发肚子疼。常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粪便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类型,以便针对性治疗。
2. 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当排便时,干结的粪便摩擦曲张的静脉,使其破裂出血,表现为便血,多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若痔疮发生嵌顿或血栓形成,会引起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 肛裂:通常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溃疡。排便时,溃疡面受到刺激,引发剧烈疼痛,同时伴有便血,血色鲜红,量较少,多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有血迹。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病情轻重不一,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出现便血肚子疼症状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