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胃肠炎导致发热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应对。
1. 调整饮食:急性胃肠炎因炎症刺激引发发热,调整饮食可减轻胃肠负担,利于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这些食物容易被胃肠消化吸收,不会进一步刺激胃肠黏膜,有助于缓解胃肠炎症,从而对因胃肠炎症导致的发热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2. 物理降温:急性胃肠炎发热时,物理降温能直接降低体表温度。用湿毛巾敷额头,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传导散热。这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利于热量散发,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3.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水、黄连素片、布洛芬胶囊。急性胃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及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藿香正气水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缓解胃肠不适;黄连素片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肠道病菌;布洛芬胶囊可解热镇痛,减轻炎症引发的发热和疼痛,从不同方面治疗急性胃肠炎及发热症状。
4.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急性胃肠炎常伴有呕吐、腹泻,易导致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会加重发热等不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能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可口服补液盐,也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保证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有助于身体恢复,缓解因脱水等加重的发热情况。
5. 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下,急性胃肠炎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等才需手术。手术可修复受损组织、解除梗阻,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发热的病因。通过手术去除病因后,身体炎症会逐渐消退,发热症状也会随之缓解,但手术治疗风险较大,需严格评估后进行。
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加重胃肠不适。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急性胃肠炎再次发作的几率,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