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萎缩与脑动脉硬化在病因、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脑萎缩主要由衰老、脑部创伤、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等导致脑组织体积缩小、神经元减少;脑动脉硬化多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2. 症状:脑萎缩早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随病情发展会有性格改变、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等;脑动脉硬化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还可能导致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 影像学表现:脑萎缩在CT或MRI上显示脑实质体积减小,脑沟增宽、脑回变窄,脑室扩大;脑动脉硬化通过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可发现动脉血管狭窄、管壁增厚、钙化等表现。
4. 治疗方式:脑萎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干预,如治疗基础疾病,同时使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配合康复训练;脑动脉硬化治疗重点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降脂、降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若患病,务必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