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腹部疼痛可能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疾病等引起。
1.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出现,然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再次发作,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2.十二指肠溃疡:是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溃疡性病变。疼痛特点常为空腹痛,即在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缓解,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部分患者还会有夜间痛。
3.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急性发作时,中腹部或右上腹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胆囊炎则可能表现为隐痛或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4.胆结石:因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调形成结石。结石刺激胆囊或胆管时会引起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程度不一,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疼痛位置多在中腹部或右上腹。
5.胰腺疾病:如胰腺炎,多由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诱发。发病时中腹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较重,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出现中腹部疼痛症状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