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低常见于生理波动、药物影响、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生理波动:在一天中不同时段、运动、妊娠等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可能出现生理性波动。比如下午白细胞计数可能高于早晨,剧烈运动后也会有所变化,妊娠中晚期白细胞可轻度增加。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变化即可。
2. 药物影响:多种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低,如抗生素氯霉素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等。若因药物引起,在病情允许下,可停用相关药物,之后白细胞可能逐渐恢复正常,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3. 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EB病毒等感染人体后,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生成减少。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抗病毒药物针对流感病毒可用奥司他韦等控制感染,随着病情好转,白细胞可回升。
4. 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全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促造血治疗雄激素等,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5.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攻击白细胞导致其减少。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控制病情,减少自身抗体生成,提升白细胞数量。
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接触可能影响白细胞的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辐射等。定期体检,若发现白细胞异常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