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细胞低可能由应激状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引起。
1. 应激状态:在机体遭受急性感染、创伤、精神刺激等强烈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导致其数量降低。通常在应激因素消除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可逐渐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
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还能促使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破坏增多。若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突然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嗜酸性粒细胞变化。
3. 伤寒副伤寒初期:在疾病早期,细菌及其毒素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导致其数值降低。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随着病情好转,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会逐渐回升。
4. 大手术:手术创伤会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术后做好护理,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嗜酸性粒细胞会慢慢恢复正常。
5. 烧伤: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和炎症状态,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积极治疗烧伤,预防感染,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于嗜酸性粒细胞恢复。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定期体检,若有不适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