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其他牙齿酸痛可能是拔牙创伤波及邻牙、邻牙本身存在病变、牙本质敏感、牙周组织损伤、干槽症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修复治疗等。
1. 拔牙创伤波及邻牙:拔牙过程中产生的力量可能波及邻牙,导致邻牙牙周膜受到损伤,进而出现酸痛症状。一般可自行恢复,在此期间要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食物,注意口腔卫生。若疼痛明显,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
2. 邻牙本身存在病变:若邻牙原本就有龋齿、牙髓炎等病变,拔牙后可能因局部炎症反应加重而出现酸痛。对于龋齿,需去除腐质后进行补牙;牙髓炎则要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3. 牙本质敏感:拔牙后,邻牙的牙本质小管可能暴露,外界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起酸痛。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遵医嘱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氯化锶脱敏牙膏、硝酸钾凝胶等进行脱敏治疗,减少外界刺激对牙齿的影响。
4. 牙周组织损伤:拔牙时可能损伤邻牙的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膜充血、水肿,引起牙齿酸痛。可进行牙周冲洗上药,如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同时,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促进牙周组织恢复。
5. 干槽症:拔牙创口感染引发干槽症,炎症可能扩散影响邻牙,导致邻牙酸痛。需要在局部麻醉下彻底清创,使用碘仿纱条填塞创口。同时,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片、奥硝唑胶囊、克林霉素磷酸酯片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拔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以促进口腔恢复,若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