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是很常见的精神障碍,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有些人格障碍只影响患者自身,但是有些人格障碍不仅影响患者,也会影响社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比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主要发生于男性群体,通常在儿童或少年初期发病,可持续到成年期。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有哪些呢?
1.高度攻击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大多具有高度攻击性,很多患者在15岁之前就出现暴力行为。他们往往冷漠无情,不尊重他人,非常容易被激怒,并出现攻击行为,参与斗殴。他们在伤害他人之后并没有悔过之心,没有是非观念。
2.无羞惭感。反社会型人格没有羞耻感和惭愧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神经反应。有研究显示,1/4的反社会人格患者有焦虑和抑郁症状,他们还存在自杀冲动、易激惹等症状,不得不住院治疗。患者缺乏同情心,无法感知别人的痛苦,人际关系非常糟糕。
3.行为无计划性。反社会人格患者的行为大多是突发性的,缺乏计划性。他们做事冲动,经常突然作出某个决定,且不考虑后果如何。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经常旷工、不赡养家人、不偿还债务等。他们甚至会虐待自己的家人,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4.社会适应不良。反社会人格患者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他们的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背离。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缺陷,不能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教训,表现出持久而牢固的不良行为模式。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对社会危害非常大的人格障碍,这种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童年不良经历是该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这种人格障碍需要与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其他人格障碍区分开来,临床上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果患者的行为对身边的人造成严重影响,必须采取强制手段,让患者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