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骨不连是指骨不连的断处发生骨性感染,通常是由外伤导致的污染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引起,在进行多次手术后并未愈合;一小部分是由闭合性骨折手术后受到感染引起的。另外,慢性骨髓炎等病激发骨折也可能导致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那么,感染性骨不连应该如何治疗?
1.控制炎症:控制炎症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重要环节,如果伤口长期未能愈合,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肢体废用和截肢。在临床上,病态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皮肤和软组织缺陷型四种。通常用于控制炎症的方法包括:病灶清创、切除坏死性骨、抗生素骨粉充填和引流以及一期闭合切口。
2.治疗骨不连:首先,医生会在进行手术的同时,提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依据患者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患者之前采取了内部固定,则需要换为外固定架固定。之后,可根据患者自身的感染情况选择重建治疗的方式,骨不连的重建治疗方法有:开放骨移植、游离骨移植、血管蒂复合组织移植、皮层切除和伊利扎洛夫法。
总之,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非常棘手,因为既要处理骨折处感染情况,又要治疗骨不连。而且,控制感染处炎症是感染性骨不连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好,伤口迟迟没有愈合,患者将会面临截肢的风险。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污染组织以便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消除感染,还需要根据感染性骨不连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如:开放骨移植、游离骨移植、血管蒂复合组织移植、皮层切除和伊利扎洛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