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一般中老年人是这类疾病的高发群体。出现高血压之后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的方法来维持体内血压稳定,但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需要谨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那么血压降下来之后是否还要继续服药治疗呢?降压药的正确用法应该是怎样呢?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期间,能够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然而应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到正常以后,还是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平时也要做好血压监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物用量,这样可以更好的维持体内的血压稳定。但是一定不能因为血压下降而立刻停用药物,这样很有可能出现血压波动过大的现象,而且还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引发血管痉挛,之后会出现头晕,头痛等多种不适症状。
降压药的正确用法
第一、避免睡前服用。很多高血压患者会习惯性在睡觉之前服用药物,然而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现象,处于睡眠状态时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危险状况,严重的还可能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
第二、避免服用复方制剂。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复方制剂的降压药成分比较多,肯定降压药也比较好。其实很多复方制剂的降压药都缺乏对脏腑器官的保护,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第三、避免随便服用降压药。出现高血压之后不可自行服用药物,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降压药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因此大家一定要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高血压是一类慢性疾病,一旦发病就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虽然服用药物之后能够快速降低血压,但是并不能马上停用药物,很有可能出现反弹的现象。后期血压稳定之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剂量。与此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饮食管理,而且还需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