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髌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骨质疏松或受到外力暴击引起的。当暴力重击髌骨时,股四头肌会发生剧烈收缩,使髌骨发生完整性丧失,从而导致髌骨骨折。发生骨折后,患者会出现膝盖淤血、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髌骨骨折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膝关节的屈曲活动功能会受到限制,患者不能自由行走,为了防止患者再次摔倒,需借助拐杖进行行走活动。脱拐的时间要具体参考病人的年龄、骨折的损伤程度以及康复的状况决定。一般来说,短则1个月,长则需要3个月,才能考虑脱拐行走。脱拐下地行走前要拍X光片,确定膝关节恢复良好,骨折处愈合较好后,才能下地行走活动。
髌骨骨折患者脱拐并不代表骨折已经完全治愈,脱拐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屈曲膝关节。脱拐早期还是恢复阶段,膝关节和骨折处并没有完全愈合,所以这时不能做剧烈运动、频繁过度的下蹲、踢跳等,以免对膝关节造成过度的负重,从而使关节接触面发生磨损或创伤。
2.不可长时间行走。患者脱拐后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行走训练或腿部肌肉的力量训练,不能长时间行走,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患者,更要控制活动频率和时间。过大的活动量可能会使关节软骨发生磨损,严重的还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3.睡觉时抬高骨折部位。骨折处可能会因为软组织损伤或血管受挤压而使血液流通受阻,若睡觉时把骨折部位适当抬高的话,可以加快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可缓解或防止骨折处发生肿胀。
髌骨骨折患者康复期间一定要定期做康复训练,加强腿部功能锻炼,以便加快病情恢复。患者要适当多喝骨头汤、牛奶等补充钙质,还可以吃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促进骨折处加速愈合,比如三七片、丹参片等。康复期间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