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内科 > 血吸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介绍血吸虫病的3个检查方法

血吸虫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介绍血吸虫病的3个检查方法

更新时间:2022-10-20 09:40:34

血吸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发生在农民以及渔民身上,得此病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脾脏肿大和贫血以及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这种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和青蒿素。

血吸虫病在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详细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三个,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血象检查:本病在急性发作期进行血象检查,会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有显著增多的情况,而极重型的血吸虫病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通常不增多,甚至消失。晚期的患者通常会因为脾脏功能亢进,会引起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

2.粪便检查:得此病后,进行粪便检查会发现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该种疾病的直接依据,一般急性期的检出率比较高,而慢性和晚期的患者检出率不高。慢性和晚期患者,通常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或者是虫卵透明法来检查虫卵。

3.​肝功能试验检查:血吸虫感染以后,患者血液当中的球蛋白含量会有所增高,晚期的血吸虫病患者由于出现了肝脏纤维化,就会出现血清蛋白明显减少的情况。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倒置的情况。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血吸虫病的检查方法,希望大家有所了解,此病确诊后,要及时进行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和青蒿素;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本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通常比较好,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审编医生
张晏普通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院:北京医院

主治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