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摔一跤就容易引发骨折的现象,非常常见,而且很难愈合,然而像成年人就不容易骨折,为什么老年人容易骨折呢,除了老年人年纪大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说一下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
一个人的高矮决定于他的下胶骨和脊按的长短。人的骨头不但会长,它的质也会发生变化。婴孩刚生下来,骨头都是柔软随。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的骨头也就伸长、变粗和变硬。从婴孩到成人,骨头每天都在长大,直到定型为止。成年人的骨头比较坚韧,而老年人的骨头脆而硬。由于老年人的骨头又脆又硬,所以,容易发生骨折,是其骨折的原因。
骨骸定型以后,组成骨骸的各种成分仍然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钙盐的比例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老年人骨头中的无机物相对增多,并且碳酸钙大大增加,而磷酸钙却相应减少,具有弹性的有机物所占的成分逐渐降低,所以,他们的骨头变硬变脆,容易折断,是他们易骨折的原因之二。
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是主要的老年人骨折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与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钙质的流失加上骨小梁变小或被吸收使得老年人的骨骼变得脆弱,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文献上对老人容易跌倒的研究报告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平衡失调、肌力减退,、肌肉运动的协调度差,加上视力减退,或是中风、心脏疾病、癫痫等内科疾病的干扰都易造成老年人跌倒。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骨折发生在自家中也凸显了外在无障碍空间 (居家安全)对老人骨折的重要性了。骨质疏松,平衡协调不良,加上外在危险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导致骨折。
肌腱硬化。中老年后,肌肉、肌腱等运动功能也随之减退,活动能力逐渐下降,肌腱硬化,弹性和韧性变差,肌肉萎缩,肌肉之间协调差了,运动时,肌肉、韧带等对于骨骼的作用力不平衡,就会发生骨折。
中老年人自我保护力下降。随着增龄,中老年人的身体灵敏度变差,大脑对意外事变的反应性变差,自我保护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明显减低。他们不易应付突然的姿势改变,容易发生意外骨折。
骨折给中老年人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一病就是几个月。由于卧床、疼痛、被人照顾等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往往出现失眠、吃不下饭、抑郁,随之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产生并发症,真是人生中一大灾难。
在日常的生活中,子女小辈的人一定一定要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多加照顾和陪伴,看护好老人,同时也要在生活中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补充钙质,鼓励老人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身体健康,远离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