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类型,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情况,通常是高能量暴力造成的。开放性骨折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骨和软组织都会发生严重污染,可造成残疾和全身性感染,需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来处理,那么开放性骨折如何分类呢?

开放性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分类的依据为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1.Ⅰ型。Ⅰ型开放性骨折是最轻的一种,伤口直径不超过一厘米,且伤口的边缘比较清洁,不存在严重感染。虽然伤口不长,但也要及时进行清创,清创后要使用抗生素来防治感染,通常选择克林霉素作为基础药物。在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意肝肾损害,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Ⅱ型。Ⅱ型开放性骨折是指伤口长度超过一厘米,但没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情况。这属于中型损伤,通常是外力由外向内造成的,不伴有严重神经损伤。由于伤口超过一厘米,无法及时愈合,需使用盐水纱布或者载抗生素骨填充材料进行覆盖,必要时选择局部皮瓣、游离皮片作盖材料。
3.Ⅲ型。Ⅲ型开放性骨折是最严重的一种,伤口不仅超过三厘米,且伴有广泛软组织缺损的现象。此外,骨膜剥脱、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等也属于Ⅲ型开放性骨折,常常伴有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截肢手术。
以上是开放性骨折的三种分型,其中Ⅲ型是最严重的,常常会导致残疾,必须尽快处理。一旦发生开放性骨折,一定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急诊处理,处理内容包括止血、清创、被动免疫、手术治疗等,严重损伤的患者需考虑截肢治疗。如果并发败血症、骨髓炎、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也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