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是指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腿痛、下肢无力以至于跛行等症状的现象,其病因非常多样。如果间歇性跛行与脊髓受压有关,就称为脊髓性间歇跛行,常常继发于颈椎或胸椎退变等疾病。为了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须对该病进行明确诊断。那么脊髓性间歇跛行如何诊断呢?
1.症状及体征。这种病与颈椎或胸椎退变有关,患者的脊髓长期遭受压迫,从而出现供血障碍及缺氧现象,患者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下肢束带感,有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疼痛多为胀痛或酸痛,伴有疲乏感。行走或劳累时,疼痛会加重,休息时或保持前倾坐位时,疼痛会减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便秘、便意频繁等,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观症状比较严重,但是客观体征较小,无明显脊柱侧弯现象。
2.相关检查。要明确诊断该病,除了观察患者的步行状态,了解具体的症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等。进行直腿抬高试验时,患者大多能达到70度到80度,没有明显的放射痛现象。进行腰部过伸试验,常表现为阳性。通过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神经受压的部位,检查时可发现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不同程度减弱。
以上是脊髓性间歇跛行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这种病严重程度不一,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疼痛可明显缓解,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没有效果,症状持续加重,生活严重受到影响,或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