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颗粒形成,是目前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溶石困难、排石不通等特点,从而引起胆汁淤积、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根据结石的大小和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来了解一下胆管结石具体有哪些排石方法。
1.自行排石
如果胆管结石的直径小于0.5厘米,可能经过肝胰壶腹开口,通过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出肠道,但是这个开口十分狭窄,只有极小颗粒的结石能够通过,因此自行排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而且在排石的过程中会引起患者的剧烈绞痛,甚至会引发发热、黄疸、急性胆管炎以及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可能。
2.微创排石治疗
对于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管结石,不应寄希望其能够主动排入肠道,而应当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尤其对于部分年纪比较大、长期卧床、伴随内科疾病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可以选择微创内镜手术来给解决结石。目前对于胆管结石有很多微创和介入方式可以选择,比如内镜ERCP取石、胆道镜取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以及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等。这些方式创伤较小、恢复较快,而且手术效果良好,是治疗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案。
3.手术排石治疗
如果胆管结石取出的难度较大,并且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解痉、镇痛、利胆等对症处理。目前对于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部分切除术和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等。但是外科开腹手术这种方式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恢复的也相对较慢,但是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是非常理想的。
总之,由于胆管结石病人的病情个体化比较明显,需要结合结石发生的部位、数量、大小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式。对于比较小的结石,是可以自行排出来的,但是如果是比较大的结石可能无法排出,需要采取微创排石或者手术排石治疗。总体要以低风险、恢复快、创伤小为原则,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