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是普外科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特别高。该病出现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若没有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长时间下去很可能会引起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给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带来极大影响。而想要有效应对这种疾病,首先需要了解其引起的病因,然后再对症作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那么,胃粘膜脱垂是怎么引起的呢?

1.饮食因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无节制暴饮暴食,或者是长期摄入辛辣刺激、酒精以及粗硬、煎炸、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很容易给胃部造成负担,影响胃部功能运转,从而引起胃粘膜脱垂的情况。
2.胃黏膜松弛和胃蠕动增强引起
胃黏膜松弛与胃蠕动增强的相互作用,也会引起胃粘膜脱垂。这是因为胃黏膜松弛与胃蠕动增强相互作用,会导致胃黏膜逆行,从而导致其突入到食管腔,或者是脱入到十二指肠内部,进而造成脱垂情况出现。
3.精神因素影响
如果平时压力过大,情绪以及精神经常处于压抑、紧张、郁闷、暴躁、忧愁等不良状态下,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从而影响胃功能运转,诱发粘膜脱垂的情况发生。
4.滥用药物
除了以上这些,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消炎药物,也会引起胃粘膜脱垂。这是因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干扰到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其对人体胃黏膜的保护,导致胃粘膜出现脱垂的症状。
引起胃粘膜脱垂的病因有很多,不止以上这些,建议在出现这种疾病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等明确具体病因后,再对症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防止身体过度劳累,饮食要注意一些,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要摄入辛辣刺激、油腻、硬质、难以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每天可以到户外适当进行一些运动,这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