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水肿的特点有全身性特点、水钠潴留问题、发病机制不同、容易出现多种水肿类型、无法通过限制饮水量控制等。
1.全身性特点
肾性水肿的全身性特点主要就是指全身出现不同多个部位的水肿症状。主要是严重的肾功能缺失导致的,这与其他的水肿就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心源性水肿或者是肝源性水肿,都会出现某个部位的明显水肿,而并非是表现为全身性的。肾脏是排泄水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肾脏功能大大下降的时候,才会引发全身水肿;
2.水钠潴留问题
肾性水肿往往还会存在水钠潴留问题,这是到后期常见的一种表现,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基本正常,就会造成球管失衡,最终导致水钠潴留。这种问题也多见于慢性肾炎,在早期的时候就容易因为水钠潴留引起水肿,但除此之外患者也存在有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因此蛋白尿严重的患者,往往就会在患有慢性肾炎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肿病症;
3.发病机制不同
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是比较独特的,中心环节就是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这是引发组织间液区的原发因素,而具体的水肿病变并不仅限于此。如果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除了低蛋白血症之外,还会导致大量的水分积聚,因此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水肿症状,所以比起其他的疾病来说,肾性水肿要更加明显;
4.容易出现多种水肿类型
肾性水肿是容易引发多种不同的水肿类型的,就比如普通型水肿以及高血压型水肿,就容易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肾病患者引发水肿的时候,通常肾功能都已经开始下降,所以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高血压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常常就会伴随高血压型水肿。随着疾病的发展,并发症逐渐严重并且变得复杂,因此肾病患者的水肿类型也容易同时出现;
5.无法通过限制饮水量控制
肾性水肿问题,一般是无法通过单纯的限制饮水来控制的。因为肾性水肿虽然和身体内的水分含量有关系,但并非是单纯的水液积聚导致的,而是身体中对水的排泄功能出现了变化。因此单纯的控制饮水量只能够从发病机制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不能够针对水肿问题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