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的医学名称为发热,是否可以洗澡,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如果仅是低热、中等发热,可考虑洗温水澡辅助降温。但如果出现高热,且有乏力、体力不支等体征,不建议洗澡。
发热指的是人体温度超过正常体温的病理性状态,多数与感染性疾病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根据体温不同,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热(37~37.9℃)、中等发热(38.0~38.9℃)、高热(39.0~40.9℃)。如果只是低热或中等发热,且体力尚可,并没有出现严重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可考虑洗温水澡、泡澡等方式物理降温。
但如果已经出现了高热,体温超过39℃,多会伴随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且会造成新陈代谢加快、体力透支。盲目洗澡有突发低血压、晕厥的风险,对病情恢复不利,因此不建议洗澡。可考虑卧床休息、温水擦拭身体、多喝温水等物理降温方式,并对症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治疗,如萘普生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需注意发热病因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的疾病、不同类型病原体,选择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都不相同。物理降温、解热镇痛类药物没有治疗原发病的作用。因此建议先就医检查,对症进行治疗。疾病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室内通风散气、吃清淡好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