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白色的创面通常是指假膜,由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各种细胞组成。
口腔溃疡是出现在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多见于舌内侧、舌头、舌腹部、颊黏膜等部位。其在发病初期会形成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可形成直径在2~4mm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其与周围边界清晰,可产生自发性疼痛感,在进食较热、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疼痛感会加重。
在溃疡形成之后,其表面会覆盖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假膜,其中间呈凹陷状态。假膜是黏膜表面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其说明内部在逐渐愈合。通常情况下,假膜形成后疼痛就会逐渐缓解。大部分患者可在7~10天自行恢复,若疼痛较重,也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用药治疗,如盐酸苄达明口腔喷雾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呋喃西林溶液等。
如果口腔溃疡经治疗后10天以上仍未缓解,又或者是溃疡面逐渐扩大,可能与继发感染、癌变等因素有关。建议尽早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对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疾病治疗期间,需加强个人生活护理,如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