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偏低可能与脾功能亢进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遵医嘱用药治疗。
1.脾功能亢进症:如存在脾功能亢进,容易形成抗血小板抗体,并且吞噬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面色苍白、鼻出血等表现。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展开脾脏切除术治疗,术后定期复诊。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形成血小板自身抗体,容易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压积降低。患者可咨询医生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达那唑胶囊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考虑脾切除术处理。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发后血管内形成大量微血栓,容易消耗体内的血小板,如血小板不能及时补充,造成血小板降低。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氨甲苯酸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规范用药可控制病情进展。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因素引发,病发后立即就诊治疗。发病后控制好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身体状况较好时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