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即排便,每天排便就排一点可能与饮食因素、运动量过少、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痔等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咨询,遵照医嘱进行针对性调理或治疗。
1.饮食因素:如近期饮水量过少、大量摄入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过度节食、三餐不固定、暴饮暴食等,都可能会对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排便频率异常、排便量变少。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先通过改变饮食习惯缓解,如固定三餐进食时间(可考虑在早上7点、中午11点、下午5点进食)、保持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模式(如菠菜、芹菜、粗粮、根茎类蔬菜等)、多喝温水等(建议每日摄入2000~3000ml的温水,每次摄入150~200ml)。
2.运动量过少:长期久坐不动、运动量过少可能会影响胃肠道蠕动能力,导致粪便大量在肠道内堆积、水分被吸收,进而出现排便量减少、排便不畅等症状。可通过增加运动量缓解,需根据自身体重基数、年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慢跑、打太极拳等。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3.功能性便秘:指的是在没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基础上出现的便秘,发病后的典型症状为排便频率减少、排便量减少、排便不畅、粪便干结等。可适当通过按摩腹部的方式缓解,建议将双手搓热后顺时针按揉腹部,每天持续20~30分钟,每日进行1~2次。如果无法改善,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用药治疗,如开塞露、比沙可啶肠溶片、西沙必利片等。
4.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肠道功能性疾病的一种,发病后可出现腹痛、排便频率异常、排便量减少、便秘、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等多种症状。患者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用药缓解,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酚酞片等。
5.痔:是位于肛管的血管组织的病变,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大类。该疾病可能会导致肛管狭窄、排便疼痛,并影响患者正常排便,进而出现排便量减少、便秘等症状。患者需避免久坐、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外用药物缓解,如痔疮膏、痔疮栓等。注意用药前应将双手和肛周清洗干净,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
除以上几类常见因素之外,还可能与慢性肠炎、肠道息肉病等因素有关。相关疾病治疗和调理期间,应遵照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具体控制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