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周围有结石多考虑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损伤、唾液腺分泌异常、牙周炎和牙龈炎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原因治疗,如一般处理、药物治疗等。
1.不注意口腔卫生:如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中的细菌与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形成牙菌斑,若没有及时清除,牙菌斑就会在局部不断堆积、钙化,形成牙结石。建议养成早晚刷牙(用牙线清除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牙垢,用牙线刮擦牙齿表面数次)、饭后漱口(可以用白醋漱口后再刷牙)的好习惯,可以预防牙结石形成。
2.口腔损伤:口腔损伤感染后唾液的酸碱值升高,造成唾液中的无机盐沉积于牙齿,无机盐在牙齿表面沉积可形成牙结石。可以遵医嘱用氯已定含漱液漱口,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局部组织,饮食宜清淡,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流食如小米粥、南瓜粥等。
3.唾液腺分泌异常:唾液分泌过少或分泌质量差的人容易形成牙结石,因为唾液中的酸碱度可以中和口腔内的酸性物质,防止细菌滋生。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清淡的食物。
4.牙周炎:牙周炎是牙体周围软组织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作用在牙面上,并对牙周组织进行刺激而形成,如果局部受到炎症的刺激,可能会容易形成钙化症状,导致形成和加重牙结石。可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牙龈炎:主要致病因素是牙齿受到细菌感染,而产生大量菌斑,造成牙龈产生炎症,可能会使局部组织形成钙化症状,导致形成和加重牙结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平时保持口腔卫生,注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可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有助于减少口腔内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