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脚麻常见原因有腰椎间盘退变、腰部损伤、姿势不良、受寒受潮、腰椎发育异常等,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1. 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退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脚麻。可通过卧床休息,减少腰部负重,进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等,也可配合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
2. 腰部损伤:
腰部急性损伤如扭伤、挫伤,或长期反复的腰部慢性损伤,可使椎间盘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根引发脚麻。损伤后应立即制动休息,避免腰部活动加重损伤,在损伤恢复期间可进行热敷、理疗促进恢复,后期加强腰部肌肉力量训练。
3. 姿势不良:
长期弯腰工作、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会使腰椎承受过大压力,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要纠正不良姿势,定时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时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适当进行腰部伸展活动。
4. 受寒受潮:
腰部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可使腰部肌肉紧张,小血管收缩,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促使椎间盘退变突出。平时应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5. 腰椎发育异常:
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根峡部裂等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会使腰椎结构不稳定,增加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症状较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等,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腰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