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主要有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等。
1.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内各个部位,根据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患者症状出现较晚;高级别胶质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预后较差,常引起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
2. 脑膜瘤:通常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多数为良性。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等部位。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3. 垂体瘤:发生于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多数为良性,可分泌多种激素,引起内分泌紊乱,如泌乳素瘤可导致女性闭经、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等;还可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4.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多为良性。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耳部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和脑组织,引起面部麻木、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
5. 颅咽管瘤:由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压迫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结构,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尿崩症、视力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脑瘤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患者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改变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