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选择分别是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嘧达莫片。
1.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血栓作用强、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适用于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但需注意,在急性期由于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应在恢复期或慢性期遵医嘱使用。
2.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它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此外,对于合并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也是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
3.双嘧达莫片:双嘧达莫片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然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双嘧达莫片通常不作为首选药物。这主要是因为其相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不能耐受或过敏时,双嘧达莫片可作为替代治疗药物。
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多服。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