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其他检查等。
1. 病史: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结核接触史,如肺结核、肺外结核等,这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2. 临床表现:
早期:可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
中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还可有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及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晚期: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瘫痪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3.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升高。外观多呈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增多,一般在50 - 500×10⁶/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含量降低。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但阳性率较低。
4.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实质粟粒状结节、脑积水、脑梗死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5. 结核菌素试验:
部分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有假阴性情况。
6. 其他检查:
如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对于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一旦确诊,需积极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脑脊液等相关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