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是指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性损伤,常见原因有胎儿过大、胎位异常、产钳助产、真空吸引助产等。
1.胎儿过大:如果孕期孕妇营养过剩,血糖控制不佳,胎儿过度生长,体重超标。分娩时,胎儿较大的头颅、肩部等部位通过产道就会相对困难,产道的挤压作用增强,容易造成胎儿头颅血肿、锁骨骨折等产伤,这属于生理性原因,合理控制孕期饮食,监测胎儿大小可降低风险。
2.胎位异常:像臀位、横位等胎位不正的情况,胎儿身体的先露部位与正常顺产胎位不同,不能顺利适应产道的形态和分娩机制,在分娩过程中,产道对胎儿身体的压迫、牵拉不均衡,增加了产伤几率,如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致使上肢活动受限。
3.产钳助产:当产妇出现宫缩乏力、胎位不正等导致难产时,医生可能会使用产钳辅助分娩。若操作不当,产钳放置位置不准确或用力过猛,会直接夹伤胎儿的面部、头部,造成软组织挫伤、颅骨骨折等,不过专业医生在必要时谨慎操作,能尽量减少风险。
4.真空吸引助产:利用真空吸引器帮助胎儿娩出,但若负压设置不当、吸引时间过长,会使胎儿头皮组织受到过度牵拉,出现头皮血肿、甚至头皮坏死,给新生儿带来痛苦,后续需要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如果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有身体局部肿胀、皮肤破损、肢体活动异常等产伤表现,家长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会进行详细检查、评估,必要时请相关专家会诊,根据产伤的具体类型、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理,如固定骨折部位、观察颅内出血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