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腱鞘炎可通过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隔姜灸、麦粒灸等方法。
1. 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腱鞘炎疼痛部位,距离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腱鞘炎多因局部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所致,温和灸能借助艾火的温热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温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减轻腱鞘炎症状。一般每次灸15 - 20分钟,每日1 - 2次。
2. 回旋灸:点燃艾条后,在腱鞘炎患处上方距皮肤3厘米左右,围绕疼痛部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这种方法能扩大艾灸的作用范围,使局部受热更均匀。通过温热刺激,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消除炎症,松解粘连,对于腱鞘炎引起的活动受限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天1 - 2次。
3. 雀啄灸:像小鸟啄食一样,将艾条一上一下地移动施灸于腱鞘炎部位。雀啄灸的温热感较强,能快速激发经气活动,促进气血运行。对于腱鞘炎局部气血瘀滞较重的情况,可有效疏通经络,消散瘀滞,减轻疼痛。每次施灸10 - 15分钟,每日1 - 2次。
4. 隔姜灸:把姜片放在腱鞘炎疼痛处,再将艾绒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姜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与艾灸相结合,能增强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功效。通过隔姜灸,可改善局部寒湿凝滞的状态,促进炎症吸收,缓解腱鞘炎症状。每次灸3 - 5壮,每日1次。
5. 麦粒灸:将如麦粒大小的艾绒直接放在腱鞘炎部位皮肤上施灸。麦粒灸火力峻猛,能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对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的腱鞘炎,可起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改善局部症状。但麦粒灸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轻微瘢痕,需谨慎使用。一般每次灸3 - 5壮,每周1 - 2次。
艾灸治疗腱鞘炎期间,要注意施灸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皮肤。施灸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水疱,小水疱可任其自然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具挑破,排出疱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用纱布包扎,以防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