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息肉可能是牙髓慢性炎症、食物长期嵌塞、牙齿磨损、不良修复体刺激、牙外伤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根管治疗、去除刺激因素、修复治疗等。
1. 牙髓慢性炎症:长期的牙髓慢性炎症刺激,会促使牙髓组织增生形成息肉。对于这种情况,通常要进行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一般会先开髓引流,缓解疼痛,之后用生理盐水、双氧水交替冲洗根管,再封入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消毒,最后用牙胶尖和根管充填糊剂进行根管充填 ,术后可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
2. 食物长期嵌塞:牙齿邻面接触关系不良等导致食物长期嵌塞,对牙髓产生不良刺激引发息肉。需去除嵌塞的食物,通过补牙等方式恢复牙齿正常邻接关系。若龋洞较深,先垫底再用树脂材料充填,如3M 树脂。术后要注意口腔清洁,避免再次食物嵌塞。
3. 牙齿磨损:长期的咀嚼磨损、夜磨牙等导致牙体组织过度磨损,牙髓受刺激增生。可根据磨损程度进行修复治疗,如轻度磨损可进行脱敏治疗,使用脱敏牙膏刷牙;中度磨损可制作牙冠修复;重度磨损可能需进行根管治疗后再修复。可遵医嘱用舒适达脱敏牙膏、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丁硼乳膏。
4. 不良修复体刺激: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持续刺激牙髓,引发牙髓息肉。要及时拆除不良修复体,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拆除后观察牙髓情况,若有炎症,先进行相应治疗。
5. 牙外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牙髓受损后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息肉。根据外伤程度处理,轻度外伤可先观察,进行安抚治疗;若牙髓已感染,则需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可做牙冠保护患牙。
治疗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的习惯,避免食用过硬食物,定期复查牙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