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治疗次数因人而异,一般需要2 - 4次。龈下问题可能是牙菌斑、牙结石、食物残渣、不良修复体、牙列不齐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龈下刮治、根面平整、调整修复体、正畸治疗等。
1. 牙菌斑:牙菌斑是口腔细菌的聚集物,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日常刷牙不彻底,就容易在龈下堆积。通过龈下刮治术,使用专业器械去除龈下牙菌斑。术后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西帕依固龈液等含漱剂,遵医嘱用药,抑制牙菌斑再次形成。
2. 牙结石:食物残渣、细菌等矿化后形成牙结石,长期存在压迫牙龈,导致牙龈退缩、出血等。定期进行洗牙及龈下刮治,去除牙结石。平时要注意饮食,少吃黏性大的食物,可使用电动牙刷辅助清洁,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替硝唑片等药物消炎。
3. 食物残渣:进食后食物残渣残留于牙缝及龈下,未及时清理会滋生细菌,引发龈下炎症。每餐饭后使用牙线、冲牙器清理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若炎症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碘甘油、浓替硝唑含漱液、丁硼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4.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龈下问题。及时找专业医生调整或更换修复体,使其贴合口腔环境。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复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胶囊、罗红霉素片、奥硝唑片等药物预防感染。
5. 牙列不齐:牙齿排列不整齐,增加了清洁难度,食物易残留,引发龈下炎症。通过正畸治疗,如佩戴传统金属牙套、隐形牙套等矫正牙齿排列。正畸期间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刷牙,可遵医嘱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
治疗后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防止损伤牙龈。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