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能是细菌感染、尿道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免疫力低下、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使用抗生素、解除梗阻、纠正反流、增强免疫力、合理处理导尿管等。
1. 细菌感染:多数尿路感染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等。细菌入侵尿道并上行至膀胱、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可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遵医嘱口服,能有效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头孢克肟分散片,遵医嘱服用,对多种细菌有抗菌活性;三金片,遵医嘱口服,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功效。
2. 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或后天因外伤、炎症等导致尿道狭窄,使尿液排出不畅,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轻度狭窄可定期尿道扩张,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如尿道成形术等。
3. 膀胱输尿管反流:因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抗反流机制异常,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输尿管和肾盂,易造成感染。轻度反流可先观察,定期复查;严重反流可能需手术修复膀胱输尿管连接部。
4. 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慢性疾病等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易受细菌侵袭引发感染。可通过加强营养、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转移因子胶囊、胸腺肽肠溶片等调节免疫。
5. 长期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作为异物刺激尿道黏膜,破坏尿道防御机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必要时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呋喃妥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治疗期间要多喝水,保证每日尿量在 2000ml 以上,通过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滋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