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受限、心理状态不佳、生活自理困难等可能是外伤、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治疗性作业活动等。
1. 外伤:因意外事故、运动伤害等导致身体受伤,影响肢体活动功能。通过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如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可使用握力器、捏豆子等方式,增强手部力量和灵活性;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像穿衣、洗漱等,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同时可配合康复理疗,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2. 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损伤等,会引发肢体运动、感觉及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安排功能性作业活动,如利用拼图、搭积木等锻炼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借助平衡板、助行器等进行平衡和行走训练。可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脑蛋白水解物片,促进神经修复。
3. 肌肉骨骼疾病:关节炎、骨折等会造成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关节屈伸、旋转练习;进行耐力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运动。还可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云南白药膏、骨通贴膏,缓解疼痛。
4. 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组织艺术创作、音乐欣赏等作业活动,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表达情感;鼓励社交活动,如参加小组讨论、集体游戏等,增强社交能力。可遵医嘱服用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帕罗西汀片,改善精神症状。
5. 认知障碍:老年痴呆、脑萎缩等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设计认知训练作业,如记忆训练,通过回忆物品、事件等;进行注意力训练,如数字划消、拼图比赛等。可遵医嘱服用多奈哌齐片、石杉碱甲片、奥拉西坦胶囊,改善认知。
在进行治疗性作业活动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活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医生。同时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