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持续复制、肝功能反复异常、肝脏纤维化进展、家族肝癌病史、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可能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等。
1.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会持续破坏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不断加重。若乙肝病毒DNA定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2. 肝功能反复异常:肝脏受到乙肝病毒侵袭,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反复升高,表明肝脏持续受到损害。长期如此会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可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促进肝功能恢复。
3. 肝脏纤维化进展:乙肝病毒长期作用,肝脏会出现纤维化,若不及时干预可发展为肝硬化。通过肝硬度值测定等发现肝脏纤维化。可遵医嘱使用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鳖甲软肝片,抗纤维化,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
4. 家族肝癌病史:家族中有肝癌患者,乙肝患者发生肝癌风险增加。为降低风险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胶囊、替比夫定片,控制病毒,减少肝脏病变风险。
5. 特殊人群:如孕妇,孕期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可能传染给胎儿。为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可遵医嘱在孕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胶囊、替比夫定片、丙酚替诺福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
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