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需要做的检查有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等。
1.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通过采集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为后续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多次、不同部位采血培养能提高阳性率,对于未开始治疗的患者应在发热初期或高峰时采血,已使用抗生素者应在停药一段时间后采血 。
2. 超声心动图:能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瓣膜情况,发现赘生物,对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重要意义,经胸超声心动图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但对较小赘生物可能显示不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则能更清晰地显示心脏内部结构,提高赘生物的检出率 。
3. 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如室性早搏、房颤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相关的心电图改变,虽然心电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特异性不强,但有助于了解心脏电活动情况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
4. 血常规:多数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还可能伴有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了解患者的炎症状态和血液系统情况 。
5. 免疫学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免疫复合物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虽然这些指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并非特异性,但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参考 。
进行相关检查时,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排。血培养需按要求准确采血;超声心动图检查前要了解注意事项;心电图检查时保持安静;血常规检查一般无需特殊准备;免疫学检查也需遵循医生指示。检查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更好地明确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